9月26日,国新办举行“保障残疾人权益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发布会。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徐建中就“民政部在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一起来看!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民政部在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民政工作涉及民生保障的方方面面,请介绍一下?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徐建中:
近几年来,民政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民政部的职能,具体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赋予民政部“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落实好“四个牵头”任务,逐步构建起与残疾人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制度供给、产品供给、服务供给“三位一体”的残疾人福利工作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深化改革任务方案,共300多项。其中,涉及民政的有28项,4项涉及残疾人工作。由民政部牵头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由民政部牵头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由民政部牵头制定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由民政部牵头制定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以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为例,这几年民政部和中国残联合力推动出台《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此后,民政部和中国残联共同建立了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平台,出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衔接原则与办法,建立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出台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意见,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约1200万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约1480万重度残疾人。为方便残疾人异地申领补贴,民政部会同中国残联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
二是立足民政部门主责主业,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民政部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究新时代残疾人帮扶工作的新特征,准确把握“弱有所扶”的目标定位,着力保基本兜底线,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截至2020年底,民政保障的残疾低保对象有1076.8万人,残疾特困人员107.5万人;民政部还将父母双方均为重度残疾人的8万名儿童,一方重残另一方死亡或失踪的4.8万名儿童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持续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使近22.3万人次孤儿得到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去年以来,民政部会同中央政法委等10余部门开展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等残疾人15.6万人。
三是树立协作配合意识,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顶层制度设计和工作推进。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民政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以及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法律法规;制定《“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等工作;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联等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下一步,民政部将积极贯彻落实好规划要求,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加强民政领域精神卫生工作,加强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政策研究,稳步提升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和福利服务水平,推进我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国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