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厦门观鸟协会工作人员在厦门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嘴角鸮,刷新了厦门野生鸟类鸟种记录。
据了解,黄嘴角鸮在福建山区记录较多,由于是夜行性的鸟类,一般站在又高又隐秘的高枝上,往往只闻其声难寻其踪迹。黄嘴角鸮的叫声很有魔性,似“嘘、嘘-嘘、嘘”的双音节哨音,穿透力很强,能响彻山谷。
黄嘴角鸮(学名:Otus spilocephalus):小型鸟类,体长18-21厘米的茶黄褐色角鸮。眼黄色,嘴奶油色,特征为无明显的纵纹或横斑,仅肩部具一排硕大的三角形白色点斑。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有时也到山脚林缘地带。夜行性,在夜晚和黄昏活动,白天多躲藏在阴暗的树叶丛间或洞穴中。以鼠类、蜥蜴、大的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次大陆的东北部、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北婆罗洲。
据厦门市观鸟协会秘书长林鸮介绍,24日晚上,他在集美灌口的双龙潭水库附近区域进行夜间观察,这个区域植被茂密,生态条件良好,适合观察昆虫及蛇类。在观测过程中,林鸮无意间发现靠近路边的低矮枝干上,站着一只黄嘴角鸮,这也是黄嘴角鸮首次在厦门被观测到。
据介绍,去年厦门市观鸟协会发布的《厦门鸟类名录》中,记录的野生鸟类达393种,近期名录有了更新,加上此次观测到的黄嘴角鸮,记录的野生鸟类达409种(总台记者 黄珊 厦门广电)